落地兩周年出口貿易額超70億元 跨境電商前置倉的“寧波解法”








“開年到現在,無論我們是否放假,外國客商始終買個不停。這不,又有一批電視支架、貓爬架等貨物即將出海,貨值超過1.1萬美元。”昨日,寧波亞集物流有限公司的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內,上萬款貨物整裝待發,總經理李峰笑著說。
據他介紹,兩年時間,這一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已發展到10萬平方米,出口貨物超9萬票,日進出貨物在1萬立方米左右,正全力沖刺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單體項目出口額全國第一。
為何從2023年3月31日開始計算?
因為在那一天,以跨境電商出口拼箱“先查驗后裝運”為基礎的前置倉監管新模式正式在寧波落地,屬全國首創。該模式的本質是“加減法”,即流程簡化“瘦身”、服務優化“加碼”。
一
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,指的是設在國內口岸、專門為跨境電商出口貨物服務的物流集拼分撥中心,通過流程前置,把原本在海外倉完成的分揀、拆箱、包裝、組貨等環節放到國內完成,以提升終端物流配送效率。這是寧波針對跨境電商出口現狀,在全國首創的做法。
同時,因跨境電商批量小、種類多、頻次高的特點,“一箱多票”拼箱模式出口裝運需求日益增多,隨之而來的卻是查驗難題。
傳統出口模式下,企業須在貨物運抵港口后才能辦理通關手續,這種先拼箱后查驗模式使一個集裝箱內的貨物票數越多,被抽中海關查驗的概率越高,拼箱貨物拆箱重裝的可能性越大,影響時效。
國際集拼企業最怕的,就是船期延誤和反復拆箱。
二
“此前,我們的倉庫雖名為前置倉,但與其他綜保區倉庫區別不大,直到監管新模式落地,才讓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名副其實,貨物出口實現爆發式增長。”李峰說。
監管新模式落地后,流程簡化“瘦身”。
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同時具備存儲、海關查驗、拼箱裝運等功能,可進行“小單元”揀選發貨。
企業可在貨物抵達港口前,在前置倉內一次性完成申報、查驗、放行、拼箱等全流程,通關時間從3天左右壓縮到1天內。
監管新模式落地后,服務優化“加碼”。
為減少傳統卸貨過程帶來的偏差,前置倉引進3臺自動化卸貨設備,通過傳感技術和智能算法,準確識別貨物類型、尺寸、重量等信息,大幅降低人力成本,倉庫運營進入智能化時代。
李峰告訴記者,貨物到港前就完成了海關相關手續,到港后即可裝箱裝船,真正做到“貨到即走”,物流效率至少提升了50%,出口作業時間縮短95%以上。
三
短短兩年時間,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已經從“試驗田”變成“高產田”。
統計數據顯示,寧波海關兩年來累計驗放跨境電商前置倉出口貿易額達74.44億元,惠企方面不斷釋放“乘數效應”。
作為“第一個吃螃蟹者”,亞集物流出口業務蒸蒸日上,出口額年均增長超33%。
廣州逸海家居有限公司聞訊而來,商品從產線到用戶的耗時被大幅縮短,該公司業務員直言,企業從寧波口岸出口的貨物比例越來越高。
據介紹,去年底,以此為基礎形成的“寧波經驗”直接成為海關總署相關監管模式試點的基礎。
今年,寧波海關把以跨境電商出口拼箱“先查驗后裝運”為基礎的前置倉監管新模式,進一步推廣到其他符合條件的倉儲企業。“我們還在推動打造‘前置倉+海運快船’業務模式,緊密銜接各環節作業時間,吸引更多外貿企業通過前置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,構建跨境電商出口樞紐。”寧波海關相關負責人說。
本文系轉載,如有侵權請告知,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